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背景,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信息管理分析、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知识体系,具有全面的互联网应用开发和系统运维管理等技术能力,具备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应用水平,能够扎实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及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应用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实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开发规范,掌握互联网应用开发方法,提升互联网应用开发技巧,并以项目任务组织实训项目,以更加贴近工作实际的流程把控实践教学。并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工程研发水平、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0%。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自主实训成绩、集中实训成绩、项目考核成绩四部分组成,其中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自主实训占总成绩的30%,集中实训占总成绩的30%,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30%。
考勤(10分)。每旷课一次扣2分,每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直至扣完该项目应得分为止。无故旷课达到学科规定或者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时数时,取消该学期课程的期末考试资格。
自主实训(3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自主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给分,每次实训的分数按照百分制计算,所有自主实训项目的总分相加后,除以本课程自主实训次数,然后乘以0.3,即为该生本课程的自主实训项目最终得分。最终得分的小数全部舍去,不进行四舍五入操作。
集中实训(3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集中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给分,每次实训的分数按照百分制计算,所有集中实训项目的总分相加后,除以本课程集中实训任务总数,然后乘以0.3,即为该生本课程的集中实训项目最终得分。最终得分的小数全部舍去,不进行四舍五入操作。
项目考核(30分)。教学活动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进行学生实训项目成果考核,考核按照百分制计算,考试成绩乘以0.3,即为该生本课程的项目汇报最终得分。最终得分的小数全部舍去,不进行四舍五入操作。
(1)课程考勤总体情况分析
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集中实训教学,所有学生考勤全正常,多数学生从08:00-22:00全部呆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训,集中实训期间学生平均实训时长为27.75小时。
(2)自主实训情况分析
自主实训阶段共安排6次实训任务,自主实训平均成绩为85.78分,较差的是项目四、五、六,其中项目四河南省地域数据服务接口平均成绩最低为56.29。
(3)集中实训情况分析
本次共进行9次集中实训任务,集中实训平均成绩为80.14,其中《集中实训七:部署运行》、《集中实训六:程序开发》分值较低为69.15,69.88。
(4)项目考核情况分析
现场实验考核在60人每人5次实验考核的环境下,共有300次考核,仅有5次没有通过,现场实验考核通过率高。
本课程是一门全形成性成绩的考查课,从本次课程考核的整体情况上看,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于项目文档的撰写。
本课程的项目文档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的梳理所学知识,还要求学生要按照固定的模板、方向进行编写,要求对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与总结,技术含量较高。
本次项目文档的撰写反映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不足,不能很好的描述开发问题,不能很好的遵守项目文档撰写规范。学生对专业文档的写作能力较差,不能层次清晰、内容连贯、结构严谨的完成项目文档的撰写。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的集中实训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训的方式提升综合能力。该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能够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亲自动手练一练,保证在集中实训教学阶段能够紧跟教学计划完成学习。
一是多讨论多提问题,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组织有小组讨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讨论多提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多讨论多提问题,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组织有小组讨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讨论多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多思考多总结,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要求撰写大量的项目文档,这些都是对项目过程的总结,希望同学们多思考、多总结、多沉淀,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