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实训课程是信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开展集中实训课程的教学,现对2019级信管专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课程教学说明如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积极主动开展各阶段各环节的学习,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按时规范提交学习成果。
1、总体安排
201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集中实训、自主实训、考核总结。
详见: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2019级-信管-课程模块图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5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课程性质为专业课、限选课。
2、集中实训
集中实训为课堂教学部分,在第五学期第1-2周集中开设,教学地点为信息技术学院网络运维实验室(BM506),遵照课程表执行。(按照学校安排,本课程暂定在线开展。)
为方便学生开展实训学习,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全力支持下,集中实训期间,实训教室周一至周日 8:30—22:00全天开放。
为进一步强化实训效果,提升实训涵盖的知识面,紧密贴近行业发展与应用主流技术,集中实训阶段的学习内容统一为“微信小程序开发”,引入微信小程序云开发和腾讯云服务,增加基于云计算使用大数据、AI等的内容。集中实训按照教学内容和开发过程,分为基础入门、项目设计、开发测试、项目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实训考核要求、成果提交标准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集中实训学习并完成项目开发工作。
本课程共33位学生选修,学生分为6组,每组5-6名学生。每组分配一个集中实训课题,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所在组的课题,自行完成实训项目的全部开发工作,最终每位学生独自提交1个集中实训项目的成果。通俗的说,分组分配题目,但开发不分组,每个学生都自行完成1个集中实训课题的全部学习和开发。
集中实训部分的学生分组由课程教学团队直接指定分配,学生不能够自行选择题目和调整分组。
详见: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2019级-信管-教学计划表
3、自主实训
自主实训旨在帮助学生在集中实训学习基础上,能够“再学一点、再进一步”。自主实训内容和集中实训内容“低交叉、不重复”,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形式的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实现综合素养和开发能力的双提升。
自主实训安排3项实训任务,学生依据自主实训任务说明书,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材料、参考文献,并独立完成自主实训任务。自主实训任务成果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成绩按平时作业计入课程总成绩。
自主实训阶段安排在第五学期第3-8周,自主实训任务1为第3-4周,自主实训任务2为第5-6周,自主实训任务3为第7-8周。自主实训阶段的学习内容量按照36学时标准进行设计。
详见: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2019级-信管-教学计划表
4、考核总结
本课程为考查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比100%。
形成性考核有六个部分组成。
(1)考勤:10%,对应集中实训阶段,按照企业上下班打卡模式进行。
(2)平时作业:20%,对应自主实训阶段,依据自主实训任务成果进行评分。
(3)小组汇报:10%,对应集中实训阶段,在课堂上开展。
(4)小组讨论:10%,对应集中实训阶段,基于课堂派话题。
(5)阶段性测试:20%,对应集中实训阶段,对项目文档进行评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加强实训过程管理。
(6)设计任务:30%,对应集中实训阶段,在集中实训学习结束后,由任课教师组织企业工程师5人,针对集中实训项目成果进行网络评分。
详见: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2019级-信管-考核项目表
5、实训平台
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工作,依托信息技术学院教学云平台(http://it.hactcm.edu.cn)和信管专业学习门户(http://xg.hactcm.edu.cn),开发了《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实训学习平台(http://wzsx.xg.hactcm.edu.cn),实现了教学管理、教学材料发布、学习资源发布、课题开发接口服务、项目管理、代码版本管理、课程成果发布等功能。本课程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在实训学习平台发布。
本课程使用课堂派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辅助(加课码 SDYH6W),集中实训成果、自主实训成果、项目文档、原型设计成果等,均通过课堂派进行提交。集中实训成果源代码、自主实训源代码、原型设计成果、静态开发成果、项目文档等,通过码云进行项目和版本管理。
集中实训阶段使用的工具软件包括但不限于:
* 项目管理:码云(https://gitee.com,课前注册账号课堂统一配置)
* 开发工具: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工具
* 原型设计:Axure RP
* 项目文档:MS Office 2016+ / WPS
* 开发资源:
微信小程序云开发(数据库、存储、云函数等)
云计算服务(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百度云等公有云平台)